科技助推發展,眼界成就未來 ——記西北工業大學科技講座走進保定一中
接著,董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以“互聯網+工業4.0”為主題的演講。一開場,董老師就幽默地與大家互動:“看見你們,我仿佛回到1987我考入大學那年。” 董老師說到:“互聯網就像嬰兒出生時的啼哭,那是基于人的根本需求——溝通。”曾經的信息交流都耗費了大量時間,但在互聯網時代只需要幾秒。在這個“Internet+”的背景下,董老師展望了未來流動信息通過5G實現,將更能順應開放自主化和體驗化的環境大趨勢。還列舉了未來5G的運用手段,例如“地下的管道”、“在網絡上試穿衣服不用出門”、“無人駕駛會是常態”等。“Internet+”在方便個人生活外,也將擔負起改變社會經濟形態的責任。“騰訊收集了那80%原來不受重視的‘The Long Wall’部分。”做到價值沉聚,而改變單純依靠利用經營價值,而不充分發展的情況。信息互聯網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,董老師向我們分析了馬云的螞蟻金服是如何做到300多人管理600多億的流動資金,證明了“Internet+Bank”從互聯網到實業的重要過渡。
除此之外,董老師還介紹了“物聯網”“云計算技術”“AI”的未來發展前景。激勵同學們在面對未來崗位的消失和變動時,能更有創新精神,對人類社會做出貢獻。
講座結束后,董老師接受記者團采時談到,在互聯網時代下,中學生應如何妥善利用好Internet的優勢促進自身發展:中學生在打好數理化基礎的同時,憑借互聯網的強大支撐,更寬泛、更深入的閱讀一些時政要聞,以此來樹立中國青年正確的人文觀、價值觀。在針對高中生該怎樣貼近大數據應用、無人駕駛、人工智能等科技技術發展時,董老師向同學們發出倡議:要以開放的思維和更加成熟的心態迎接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。確立好自己的目標,爭取為科技發展貢獻一份屬于自己的力量。
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以來,互聯網技術日趨成熟。為響應國家政策,一中也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健康的互聯網平臺,展示同學們的風采。共享信息成果,迎接輝煌未來!
保定一中記者團崔夏昕、戴思懿、趙天銘、王一伊攝影報道
上一篇:起舞中國夢,舞韻致青春——記2018年保定一中第五屆校園舞蹈大賽
下一篇:沒有了